在物聯網設備滲透率持續攀升的今天,設備安全漏洞引發的隱私泄露、系統癱瘓等風險日益突出。為規范物聯網產品安全標準,保障市場秩序與用戶權益,日本經濟產業省(METI)與信息處理推進機構(IPA)于 2025 年 3 月 25 日聯合推出了 “物聯網產品安全合格評定和標簽系統”,即JC-STAR 認證。作為日本物聯網領域的核心安全認證體系,它不僅是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“安全名片”,更代表著亞太地區物聯網安全的前沿標準。本文將從核心定位、適用范圍、分級標準等多維度,帶您全面讀懂 JC-STAR 認證。
隨著智能家居、工業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廣泛融入生產生活,設備安全短板逐漸暴露——2024 年日本某智能攝像頭漏洞導致數十萬用戶隱私泄露,工業物聯網設備被惡意攻擊造成生產線停擺的事件也屢見不鮮。在此背景下,JC-STAR 認證應運而生,其核心目標在于:
1. 建立統一安全基準:填補物聯網設備安全標準空白,明確產品需滿足的最低安全要求;
2. 強化企業責任:推動廠商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體系,而非僅關注產品出廠時的安全性;
3.保障用戶知情權:通過可視化標簽讓用戶直觀判斷設備安全等級,降低選購風險;
4.建區域安全聯盟:為亞太地區物聯網安全認證互認奠定基礎,促進跨境貿易。
JC-STAR 認證的適用范圍聚焦于具有互聯網通信功能的物聯網設備,且明確排除“用戶可輕易調整安全措施的通用 IT 產品”,具體劃分如下:
·智能家居設備:智能門鎖、智能燈具、智能家電控制器、智能音箱等;
·工業物聯網設備:工業傳感器、遠程監控終端、智能制造執行單元、工業網關等;
·消費級物聯網終端:網絡攝像機、智能穿戴設備、智能環境監測儀等;
·物聯網支撐設備:專用網絡模塊、低功耗物聯網基站等。
個人電腦、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服務器等通用 IT 產品不在認證范圍內,原因在于這類產品允許用戶自主安裝殺毒軟件、調整防火墻設置、更新系統補丁,安全措施的可操作性與物聯網專用設備存在本質差異。
JC-STAR 認證依據安全防護能力分為 “基礎保障層”(STAR-1/2)和 “高階防護層”(STAR-3/4),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安全要求與認證機制,企業可根據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選擇適配等級。其中,STAR-1/2 作為基礎層,是多數物聯網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首要選擇,具體要求如下:
STAR-1 是 JC-STAR 認證的 “最低準入門檻”,核心圍繞 “基礎威脅防護” 與 “企業自我管理” 設置要求,采用企業自聲明機制,具體包括:
1.全生命周期漏洞管理:企業需建立書面化的漏洞管理流程,覆蓋產品設計、生產、銷售、運維至停產的全階段,明確漏洞發現(如內部測試、用戶反饋、第三方通報)、風險評估(按危害程度劃分等級)、補丁開發與推送、用戶告知等關鍵環節的操作規范;
2.安全事件日志記錄:設備固件中必須預置日志記錄功能,需涵蓋登錄嘗試、權限變更、數據傳輸異常、固件更新等關鍵安全事件,日志存儲周期不少于 90 天,且需保證日志不可篡改;
3.自聲明材料提交:企業需通過 METI 電子政務平臺提交真實性聲明,承諾產品符合上述要求,并附上漏洞管理流程文件、日志功能測試報告等支撐材料。
STAR-2 在 STAR-1 的基礎上,增加了 “產品類型定制化安全要求”,同樣采用自聲明機制,但安全標準更具針對性,具體要求包括:
1.完全符合 STAR-1 要求:STAR-2 是STAR-1 的“升級版”,企業需先滿足STAR-1 的所有強制條款,方可申請 STAR-2 認證;
2.產品類型專屬安全要求:METI 與IPA 聯合工作組已優先針對網絡攝像頭和網絡設備(如路由器) 制定定制化標準,例如網絡攝像頭需額外滿足“視頻數據流加密傳輸”“陌生人入侵檢測告警”“物理端口訪問控制” 等要求,路由器需符合 “Wi-Fi 加密協議強制啟用”“惡意訪問攔截” 等專屬條款;
3.適配性材料補充:企業需根據產品所屬品類,提交定制化安全要求的符合性證明,如針對網絡攝像頭的加密傳輸測試報告、入侵檢測功能驗證記錄等。
作為“高階防護層”,STAR-3/4 針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場景(如金融物聯網、關鍵工業控制),在基礎層要求之上增加了更嚴苛的技術與驗證要求,核心差異在于強制第三方實驗室評估,例如:
·需通過專業實驗室的滲透測試,模擬黑客攻擊場景驗證設備防御能力;
·要求支持后量子加密算法兼容性,應對量子計算時代的加密破解風險;
·設備需具備動態威脅情報同步能力,響應延遲不超過 15 秒。
JC-STAR 認證流程因等級不同存在差異,其中 STAR-1/2 的自聲明流程相對簡便,具體如下:
1.申請準備:梳理產品技術參數,確認符合物聯網設備定義;制定全生命周期漏洞管理流程文件;完成日志功能測試并生成報告;
2.在線提交:通過 METI 電子政務平臺(https://declaration.meti.go.jp)上傳自聲明表、漏洞管理文件、測試報告等材料;
3.審核公示:IPA 對材料進行形式審核,審核通過后將在官網公布產品清單(2025 年 5 月起已開始定期公示);
4.費用繳納:2025 年9 月30 日前申請費用為110,000 日元(含稅),常規價格為198,000 日元(含稅);
5.獲取標簽:繳費后企業可領取認證標簽,標簽有效期最長為 2 年。
1.前置條件:確保產品已滿足 STAR-1 所有要求,或同步提交STAR-1+STAR-2 的組合申請;
2.材料準備:除 STAR-1 所需材料外,額外補充產品所屬品類的定制化安全要求符合性證明;
3.申請提交:2026 年1 月申請通道開放后,通過METI 平臺提交完整材料;
4.審核拿證:IPA 審核通過后,授予STAR-2 認證標簽(費用與有效期暫未公布,預計與 STAR-1 銜接)。
JC-STAR 認證的創新之處不僅在于分級標準,更在于其 “可追溯、動態化” 的管理體系,核心載體是認證標簽:
·標簽形態:內置三重加密的動態二維碼,具備防偽造能力;
·核心功能:用戶掃碼可直接跳轉至 IPA 官方頁面,查看產品申請人信息、安全等級、合規條款、漏洞修補記錄、聯系人等關鍵內容;
·動態更新:廠商需在 24 小時內通過 API 接口向 IPA 中央數據庫同步漏洞修補記錄,標簽關聯的產品安全信息會實時更新,確保用戶獲取最新安全狀態。
目前僅明確STAR-1 的費用標準,STAR-2 至 STAR-4 的費用暫未公布,企業可關注 METI 與 IPA 官網的更新通知。
JC-STAR 認證已與澳大利亞《2025 智能設備安全標準規則》實現技術參數映射,即通過 JC-STAR 認證的產品,可憑相關證明簡化澳大利亞市場的安全審核流程。未來,該體系還計劃與東盟數字經濟框架協議(DEFA)對接,逐步構建亞太地區物聯網安全認證聯盟,為企業跨境貿易降低合規成本。
JC-STAR 認證的推出,標志著日本物聯網安全管理進入“標準化、透明化” 的新階段。對于計劃布局日本市場的物聯網企業而言,提前了解認證的適用范圍、分級要求與申請流程,既是滿足市場準入的必備前提,也是提升產品安全競爭力的重要途徑。隨著亞太地區認證互認機制的推進,JC-STAR 認證的 “含金量” 還將持續提升,成為企業拓展全球物聯網市場的重要 “安全背書”。
聯系方式:
電話:13378420956
官網:http://www.www.baolf.com.cn/
微信公眾號:深圳中科為檢測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