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藍牙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,BQB 認證(Bluetooth Qualification Body Certification)已成為藍牙產品進入全球市場的 “必備通行證”。由藍牙技術聯盟(SIG)主導的 BQB 認證體系,根據產品是否采用已認證藍牙模塊、是否修改藍牙功能,分為列名認證(EPL) 與測試認證(QDID) 兩大類型。這兩種認證在適用場景、測試要求、流程周期上差異顯著,直接影響企業的認證成本與產品上市節奏。本文將從核心差異、申請要點、選型建議三個維度,為企業提供一份清晰的 BQB 認證實操指南。
一、BQB 認證的基礎認知:為何必須做?
在深入對比兩種認證類型前,需先明確 BQB 認證的核心價值 —— 根據藍牙技術聯盟(SIG)的規則,任何包含藍牙功能的產品(無論藍牙版本為 4.0、5.0 還是 5.3),在上市前必須完成 BQB 認證,否則將構成侵權,面臨 SIG 的法律追責(如罰款、禁止產品銷售),同時無法使用藍牙商標(Bluetooth Logo)。
BQB 認證的本質是確保產品符合藍牙技術規范(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),實現 “互聯互通”—— 例如,某品牌的藍牙耳機需能與不同品牌的手機、電腦正常連接,某款智能手表需能與藍牙手環、藍牙打印機兼容。而列名認證(EPL)與測試認證(QDID)的劃分,正是為了適配不同產品的開發模式(如 “模塊化開發” 與 “全新開發”),在保障合規的同時,為企業降低不必要的認證成本。
二、列名認證(EPL)vs 測試認證(QDID):四大核心差異
列名認證(EPL,End Product Listing)與測試認證(QDID,Qualified Design ID)的差異貫穿 “適用場景、測試要求、流程周期、成本費用” 四大維度,企業需根據產品的開發狀態精準匹配。
1. 適用場景:“模塊化復用” 與 “全新開發” 的分水嶺
適用場景是區分兩種認證的核心依據,直接決定企業應選擇哪種認證路徑。
(1)列名認證(EPL):適用于 “復用已認證模塊” 的成品
列名認證的核心邏輯是 “模塊已合規,成品無需重復測試”,適用于企業未自主開發藍牙模塊,而是直接采購第三方已通過 BQB 認證的藍牙模塊(如 Nordic 的 nRF52840 模塊、泰凌微的 TLSR8269 模塊),且未修改模塊的藍牙功能部分(包括硬件電路、藍牙協議棧、射頻參數)的成品。常見適用產品包括:
采用已認證藍牙模塊的藍牙音箱、藍牙耳機(如耳機主板直接焊接采購的認證模塊);
集成已認證藍牙模塊的智能家電(如空調、冰箱的藍牙控制模塊為第三方認證產品);
復用已認證模塊的消費電子(如兒童手表的藍牙通信模塊為現成認證模塊,僅修改外觀與非藍牙功能)。
關鍵前提:成品需保留模塊的原始藍牙功能,不可對模塊進行硬件改動(如更換天線、修改供電電路)或軟件改動(如自定義藍牙協議、調整發射功率),否則將失去列名認證的適用資格。
(2)測試認證(QDID):適用于 “全新開發” 或 “修改模塊” 的產品
測試認證的核心邏輯是 “產品藍牙功能未經過認證,需全項測試驗證”,適用于以下兩類場景:
企業自主開發藍牙模塊(未采用任何第三方已認證模塊)的全新產品,如全新設計的藍牙車載導航、自定義藍牙協議的工業傳感器;
對已認證藍牙模塊進行了 “功能修改” 的產品,如:
硬件修改:更換模塊的天線類型(如從內置陶瓷天線改為外置拉桿天線)、調整模塊的射頻電路參數;
軟件修改:自定義藍牙協議棧(如修改 BLE 廣播間隔、添加私有通信協議)、調整藍牙配置文件(Profile,如新增 A2DP 音頻傳輸功能)。
常見適用產品包括:全新開發的藍牙 5.3 耳機(自主設計藍牙射頻電路)、修改天線的藍牙網關(基于已認證模塊但更換天線)、支持私有藍牙協議的智能門鎖。
2. 測試要求:“零測試” 與 “全項測試” 的天壤之別
測試要求是兩種認證成本與周期差異的核心原因,列名認證因 “復用模塊認證結果” 無需測試,而測試認證需通過嚴格的全項驗證。
(1)列名認證(EPL):無需測試,僅需 “模塊授權與資料審核”
列名認證的核心是 “證明產品使用了已認證模塊”,無需將成品送往實驗室進行藍牙功能測試,僅需完成兩步驗證:
模塊供應商授權:向藍牙模塊供應商申請 “模塊 DID 號授權”(DID 是模塊的唯一認證標識,由 SIG 分配),供應商需出具授權函,確認該成品可使用其模塊的認證結果;
資料提交審核:向 SIG 提交成品的基本信息(如產品型號、外觀圖、模塊 DID 號)、模塊授權函、成品與模塊的連接說明(證明未修改模塊藍牙功能),SIG 僅審核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,無需測試驗證。
(2)測試認證(QDID):全項測試,覆蓋 “射頻、協議、配置文件”
測試認證需將產品樣機送往 SIG 認可的第三方實驗室(如 SGS、Intertek、泰爾實驗室),完成藍牙技術規范要求的全項測試,確保產品藍牙功能合規且具備互聯互通能力。核心測試項目包括:
(1)射頻性能測試(RF Test)
驗證產品藍牙射頻信號的穩定性與合規性,是測試認證的核心項目,包括:
發射功率測試:測量產品藍牙信號的輸出功率(如 BLE 產品需滿足 - 20dBm 至 + 10dBm 的功率范圍),確保符合不同藍牙版本的功率限值;
接收靈敏度測試:測量產品接收藍牙信號的最小可識別強度(如藍牙 5.0 產品接收靈敏度需≤-90dBm),確保遠距離通信的穩定性;
頻率精度測試:驗證產品藍牙工作頻率的準確性(如 2.4GHz 頻段的頻率偏差需≤20ppm),避免與其他無線設備(如 WiFi)產生干擾;
鄰道泄漏比測試(ACLR):測量產品在相鄰頻段的信號泄漏強度,確保不干擾其他藍牙設備的正常通信。
(2)協議棧測試(Protocol Test)
驗證產品藍牙協議棧的兼容性與正確性,確保能與其他品牌藍牙設備正常交互,包括:
鏈路層測試:驗證藍牙設備的連接建立、斷開、重連邏輯(如 BLE 的連接間隔調整、廣播包發送頻率);
主機層測試:驗證藍牙協議棧的高層功能(如 HCI 命令的響應正確性、數據分組的傳輸可靠性);
兼容性測試:與不同品牌、不同藍牙版本的設備進行互聯互通測試(如藍牙 5.3 耳機需能與藍牙 5.0 手機正常連接)。
(3)配置文件測試(Profile Test)
驗證產品支持的藍牙配置文件(如 A2DP、HFP、GATT)是否符合規范,確保特定功能正常工作,例如:
A2DP(音頻傳輸配置文件)測試:驗證藍牙耳機的音頻傳輸質量(如采樣率、比特率是否符合要求);
HFP(免提配置文件)測試:驗證藍牙車載電話的通話功能(如來電顯示、掛斷操作是否正常);
GATT(通用屬性配置文件)測試:驗證 BLE 設備的數據傳輸功能(如智能手環向手機傳輸心率數據的準確性)。
測試完成后,實驗室需出具完整的測試報告,報告需包含所有測試項目的原始數據與結論,提交 SIG 審核。
3. 認證流程:“2-3 周” 與 “4-6 周” 的周期差異
流程復雜度直接影響產品上市節奏,列名認證流程簡化,測試認證因包含測試環節周期更長。
(1)列名認證(EPL):4 步完成,周期 2-3 周
列名認證流程以 “資料準備與審核” 為主,無需測試,流程簡單高效:
申請模塊授權:與模塊供應商溝通,獲取模塊 DID 號及授權函(通常 1-3 個工作日);
注冊 SIG 賬號:若企業未注冊 SIG 會員,需先注冊(非會員可委托認證機構代理,1-2 個工作日);
提交列名資料:在 SIG 官網提交成品信息、模塊授權函、連接說明等資料(1 個工作日);
SIG 審核通過:SIG 審核資料(通常 3-5 個工作日),審核通過后在 SIG 官網公示產品信息,完成認證(可下載認證證書)。
(2)測試認證(QDID):6 步完成,周期 4-6 周
測試認證因包含 “測試 - 整改 - 重測” 環節,流程更復雜,周期更長:
注冊 SIG 會員:企業需注冊為 SIG 會員(分為 Adopter 會員與 Associate 會員,Adopter 會員可自主提交申請,費用約每年 5000 美元;Associate 會員需委托代理,1-2 個工作日);
準備測試樣機:提供符合測試要求的樣機(通常 3-5 臺,需標注測試點,1-3 個工作日);
實驗室測試:將樣機送往 SIG 認可實驗室,完成全項測試(通常 2-3 周,若測試不通過需整改后重測,周期增加 1-2 周);
獲取測試報告:實驗室出具測試報告,確認測試通過(1-2 個工作日);
提交審核資料:向 SIG 提交測試報告、產品技術文檔(如藍牙協議棧說明、硬件原理圖)、申請表格(1 個工作日);
SIG 審核發證:SIG 審核測試報告與資料(通常 3-5 個工作日),審核通過后頒發 QDID 認證證書,完成認證。
4. 其他差異:成本、證書標識與后續維護
除核心差異外,兩種認證在成本、證書標識、后續維護上也存在不同,需企業提前規劃。
對比維度 | 列名認證(EPL) | 測試認證(QDID) |
認證成本 | 較低(主要為模塊授權費與代理服務費,約 1000-3000 元) | 較高(包含測試費、會員費、代理服務費,約 1-3 萬元,視測試項目而定) |
證書標識 | 僅在 SIG 官網公示產品信息,無獨立 QDID 號,標注 “使用模塊 DID:XXX” | 獲得唯一 QDID 號(如 B034567),證書標注 QDID 號,可直接使用藍牙商標 |
后續維護 | 若模塊 DID 號無變更,成品無需重新認證(如僅修改外觀) | 若產品藍牙功能變更(如修改協議棧),需重新測試并更新 QDID 認證 |
適用產品生命周期 | 適用于 “模塊化快速迭代” 產品(如每年更新外觀的藍牙音箱) | 適用于 “長期穩定銷售” 的全新產品(如自主開發的藍牙芯片模組) |
三、企業選型指南:3 步確定適合的認證類型
面對兩種認證類型,企業可通過 “判斷模塊狀態→評估修改情況→結合成本周期” 三步,快速確定選型:
1. 第一步:判斷產品是否采用 “已認證藍牙模塊”
若是:進入第二步;
若否(自主開發模塊):直接選擇測試認證(QDID)。
2. 第二步:評估是否對模塊進行 “藍牙功能修改”
未修改(僅將模塊作為 “黑盒” 使用,未改動硬件、軟件):選擇列名認證(EPL);
已修改(硬件如換天線、軟件如改協議):選擇測試認證(QDID)。
3. 第三步:結合 “成本與上市周期” 驗證選型
若產品需快速上市(如趕電商大促)、成本預算有限:優先確認是否符合列名認證條件,避免因測試認證延誤上市;
若產品為全新開發、需長期占據市場(如自主研發的藍牙模組):選擇測試認證,獲得獨立 QDID 號,提升產品競爭力。
典型案例參考:
案例 1:某企業生產藍牙音箱,采購 Nordic 已認證模塊,僅修改音箱外觀與喇叭參數(未動模塊)→ 列名認證(EPL);
案例 2:某企業開發智能手表,自主設計藍牙 5.3 射頻電路(無已認證模塊)→ 測試認證(QDID);
案例 3:某企業基于已認證藍牙模塊,為提升通信距離更換外置天線(修改硬件)→ 測試認證(QDID)。
四、申請 BQB 認證的核心注意事項
無論選擇哪種認證類型,企業在申請過程中需注意以下要點,避免因細節疏漏導致認證延誤:
1. 列名認證(EPL):確保 “模塊授權與資料真實性”
模塊授權函需規范:授權函需包含模塊 DID 號、成品型號、授權有效期,且需模塊供應商蓋章(避免手寫授權);
資料需匹配:成品的模塊連接說明需清晰標注 “模塊型號、DID 號、連接方式(如 SPI、UART)”,確保與模塊供應商提供的信息一致;
避免 “虛假列名”:不可隱瞞對模塊的修改(如偷偷更換天線),SIG 會隨機抽查成品,若發現實際與資料不符,將撤銷認證并罰款。
2. 測試認證(QDID):提前規避 “測試失敗” 風險
樣機需符合測試要求:樣機需焊接測試點(如射頻信號測試點、電源測試點),避免因測試點缺失導致無法測試;
提前進行預測試:在送樣前,可委托實驗室進行 “預測試”(付費),提前發現問題(如發射功率超標),避免正式測試失敗后整改重測;
技術文檔需完整:提交給 SIG 的技術文檔需包含藍牙協議棧版本、硬件原理圖(射頻部分)、配置文件列表,確保 SIG 能清晰了解產品藍牙功能。
3. 通用注意事項:商標使用與會員維護
藍牙商標使用:完成 BQB 認證后,需按 SIG 要求使用藍牙商標(如 Logo 尺寸、顏色),不可隨意修改;
SIG 會員維護:若選擇測試認證,需按時繳納 SIG 會員費(Adopter 會員每年續費),避免會員資格失效導致認證無效;
信息更新:若產品型號、生產廠家信息變更,需及時在 SIG 官網更新認證信息,確保信息與實際產品一致。
五、總結:選對認證類型,降本提速搶市場
BQB 認證的核心不是 “選擇更簡單的類型”,而是 “選擇最適合產品的類型”—— 列名認證以 “低成本、快周期” 適配模塊化產品,幫助企業快速迭代上市;測試認證以 “全項驗證” 保障全新開發產品的合規性,為長期市場競爭力奠定基礎。
對企業而言,精準選型的關鍵在于 “提前規劃產品開發模式”:若采用模塊化開發,需在采購模塊時確認供應商是否提供 DID 授權;若自主開發,需提前預留測試時間與成本。通過清晰的選型與規范的申請流程,企業可在合規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降低認證成本、縮短上市周期,在藍牙產品市場中搶占先機。